採茶

台灣高山茶區及坡地茶園大都以手採茶為主, 其採摘方式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間部位,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折断,部分地區 還會採用「掛刀」採茶,也就是用膠帶將刀片纏繞食指上,再利用刀鋒將茶葉削断。茶樹一 年可採摘多次,當芽葉伸長至一心五六葉時, 即可採一心二至三葉供做製茶茶菁,採摘時間 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前最佳,採好的茶菁要放陰涼通風的地方,避免擠壓以保持茶菁新鮮度。

日光萎凋​

    日光萎凋是將茶菁攤於麻布埕或茄笠上,在日光照射下進行萎凋,促進茶菁水分的蒸散及進行發酵作用 其萎凋程度以觀察茶菁的第二葉或對口第一葉的光澤,葉面呈浪狀起伏,以手觸摸有柔軟感,聞之菁香味已消失而有茶香,且茶菁重量約減少8%至15%, 表示已達適當程度。

室內靜置萎凋及攪拌

      室內靜置萎凋及攪拌是繼續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所引發的發酵作用,使茶葉繼續進行部分發酵,產生包種茶特有的滋味、香氣,並且運用雙手的微力翻動葉葉,使茶葉因互相摩擦而引起葉綠細胞破損,空氣易於進入葉肉細胞促進發酵作用,同時藉由翻動使茶葉 水分蒸散均匀。

殺菁&加熱調型

     殺菁(加熱調型)是以高溫破壞酵素活性,抑制茶葉發酵,以保有包種茶特有的滋味、香氣,並因 茶葉水分含量減少而使葉質柔軟, 以利於之後揉捻的操作。其時間因茶葉性質即投入量 而異,一般以炒至無臭菁味、以手握之茶質柔軟具彈性且芳香撲鼻即可。 

揉捻調型

    揉捻是應用機械的力量使茶葉轉動相互摩擦,造成芽葉部分組織細胞破壞,汁液流出附在芽葉表面,經乾燥凝固後便於沖泡溶出。此外還具有整形的作用, 使茶葉捲曲成為條狀。

蒸發乾燥(回索)

    殺菁後之初乾燥(回索)利用高溫停止炒菁時殘留的酵素活性,使茶葉不再發酵,固定茶葉品質並利用乾燥去除菁臭味、澀味及改善茶葉香氣和滋味。

布球揉捻

    揉捻初乾後所進行的布球揉捻又稱「團揉」,是球型或半球型包種茶成形的重要過程。其製法是將茶葉包裹在特製的布巾或球袋內,將其緊握包成團狀,再以手工或機器来回搓壓,過程中須不時把布市攤開, 將茶葉鬆開散熱,重複多次後,茶葉外形逐漸緊結成球型或半球型,更利於包裝、運輸及貯存。

解塊

    解塊,鮮葉揉捻完畢後,盡快將揪解的茶葉分開,迅速降低溫度,以避免產生悶味及乾燥不足,產生悶酸現象。 鮮葉揉捻完畢後,盡快將揪解的茶葉分開,迅速降低溫度,以避免產生悶味及乾燥不足,產生悶酸現象。

乾燥成品(毛茶)

     經過反覆揉捻解塊成型的茶葉,放入循環式熱風乾燥機中進行乾燥,乾燥後的茶葉還僅是粗製茶,俗稱(毛茶),若要在提升茶的品質及茶韻,需要再進行精緻加工及烘焙程序。

精緻烘焙

  茶葉在進行包裝前必須經過再乾以降低水分,一方面可確保貯存期間品質,另一方面可焙火補足香氣。

1105-1-PNG

成品包裝